手机前的肺结节患者朋友们,今天要分享一个超实用的知识点 —— 如何从结节的长径和短径比,初步判断结节可能的性质。大家一定要认真看,学会了说不定能帮你更快读懂自己的检查报告。
首先,咱们得先搞清楚两个关键概念:什么是长径?什么是短径?
其实很简单,长径就是结节的最大直径,比如在 CT 影像上看结节,找它最长的那一条径线,对应的数值就是长径;而短径就是结节的最小直径,也就是结节最短的那条径线对应的数值。给大家举个例子,要是报告上写着 “结节大小约 7×3mm”,这里的 7mm 就是长径,3mm 就是短径,一目了然。
搞懂了定义,接下来就是核心判断逻辑:从临床经验来看,结节的长径和短径比,能给我们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。
如果一个结节的长径和短径比过于悬殊,比如像刚才举的 7×3mm 的例子,长径是短径的 2 倍多,这种情况下,结节是良性的概率通常比较高。因为很多良性结节(比如炎症引起的条索状结节、某些良性增生结节)在生长形态上,容易出现 “长条状”“扁条状” 的特点,导致长径和短径差距较大。
但如果结节的长径和短径比差不多,比如 5×4mm、8×7mm 这样的比例,就不能简单地靠这个比值来判断结节性质了。这种接近 “圆形” 或 “类圆形” 的结节,可能是良性的,也可能存在其他可能性,这时候就必须结合结节的其他指征综合分析 —— 比如结节的密度(是磨玻璃、实性还是混合磨玻璃)、边缘是否光滑(有没有毛刺、分叶)、是否有胸膜牵拉征、内部是否有钙化等,才能更准确地评估结节的风险。
展开剩余32%所以大家一定要记住:长径短径比只有在 “比例较为悬殊” 的情况下,才有明确的良性参考意义。如果比例接近,千万别自己凭着这一个数值下结论,更不能因此放松警惕或过度焦虑,最好的做法是把报告拿给医生,让医生结合所有影像特征综合判断。
好了,今天的知识点就讲到这里。大家现在就可以拿出自己的肺结节检查报告,找一找结节的大小描述,看看你的结节长径和短径分别是多少,算一算它们的比例。如果比例悬殊,不妨先放宽心;如果比例接近,也别慌,后续遵医嘱定期复查或进一步检查就好。
我是张纾难,会持续为大家分享肺结节相关的实用科普,帮大家更科学地应对肺结节问题。
本文转载于微信公众号 ——(肺病科张纾难主任)
发布于:北京市在线配资炒股,配资网址找加杠网,正规手机股票配资论坛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