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1
你敢信吗?上海玻璃博物馆里有个特别的“展品”,不是什么精美的艺术品,而是一段播了12年的监控录像。屏幕里循环上演着2013年9月7日那天的画面:两个四五岁的小男孩,嬉笑着翻越展区围栏,伸手就去拉扯一件玻璃作品,“咔嚓”一声,作品左侧的翅膀断了。更让人窝火的是,镜头里清清楚楚能看到,他们的家长就在旁边,手里举着相机拍照,全程没吭一声,就像个局外人。
这件被毁掉的作品,名叫《天使在等待》。说出来你可能不信,它是艺术家薛吕特意为刚出生的女儿创作的。从有想法到做完,前前后后花了2年零3个月。薛吕自己说,作为女性玻璃艺术家,搞这个作品得比别人多费不少劲——找合适的玻璃材料,算准玻璃管的融合温度,挑耐火材料,就连表面的釉彩都是全进口的贵东西,光烧制和退温就得等一个星期。
更关键的是,这作品是整体模具一次性烧成的,造型、颜色但凡坏一点,就再也修不好了。现在左边翅膀尾巴断了,整件作品就算彻底毁了,想重做?右边的翅膀颜色、造型根本没法完全对上,弄出来也是个“残疾天使”。
展开剩余65%我去查了查当时的情况,薛吕在个展“裙器要语”上展出这件作品时,本来是满心欢喜的。结果听说作品被故意损坏,她直接“心痛不已,备受打击”。现在展品旁边还放着她写的长文,字里行间的火气,去过的人都能感受到。
02
这事儿最让人议论的,除了被毁的艺术品,就是那两位当“看客”的家长。有网友说:“大人在一旁也不管,也是够无语的了。”还有人算着时间,“视频里的小孩现在应该也大了吧,不知道他们有没有刷到这条视频,被人指指点点了十几年。”
12年啊,每天开馆就播,讲解员还得专门讲一回。博物馆说,这么做是为了警示教育,让大家知道保护艺术品有多重要。他们倒是没把那两个孩子拉进黑名单,说要是再来,也不会拒之门外。可这日复一日的播放,何尝不是一种无声的“追责”?
有人可能觉得,不就是个玻璃摆件吗?至于播12年这么较真?但你想想,那不是普通摆件,是艺术家熬了两年多的心血,是一个妈妈送给女儿的礼物,里里外外都是情感和时间堆出来的。就因为家长的一时疏忽,甚至可以说是失职,一件独一无二的作品没了。
我去过不少博物馆,总看到“请勿触摸”的牌子,可总有人当耳旁风。有的家长还觉得“孩子小不懂事”,闯了祸就拿年龄当挡箭牌。但“不懂事”不是借口,家长的“不作为”才是真问题。你带孩子去看展览,是让他们感受美、尊重美的,不是让他们当“破坏王”的。
薛吕在说明里说,希望今后类似的事情不再发生。可12年过去了,博物馆里手贱摸展品、孩子乱跑乱撞的事,不还是时有发生?或许上海玻璃博物馆这招真没白用——让这段录像一直播着,让每个路过的人都看看,一时的纵容和疏忽,会给别人带来多大的伤害。
这“天使的翅膀”断了12年,修不好了。但它碎掉的声音,其实一直在提醒我们:所谓文明观展,不只是别碰展品那么简单,更是家长该给孩子上的第一堂课。毕竟,没人希望自己的孩子,成为别人口中那个“被指指点点十几年”的人。
发布于:江苏省在线配资炒股,配资网址找加杠网,正规手机股票配资论坛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