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白五绝《忆东山二首》读记
(小河西)
此诗约作于天宝三载(743)初。东山:自左思始,东山被赋予“高蹈隐逸”的内涵。左思的东山在洛阳东。【《招隐诗》(晋-左思):“经始东山庐,果下自成榛。”李善注:“王隐《晋书》曰:左思徙居洛城东,著《经始东山庐诗》,《毛诗》曰:'经始灵台。’”吕向注:“经始,经营之始。东山,思所居之东山也。”】而李白诗,东山常与谢安有关。谢安的东山在会稽或金陵。谢安东山的基本内涵也是“高蹈隐逸”,但有时增加了“携妓”和“济苍生”的含义,所谓“东山再起”。【《永王东巡歌》(李白):“但用东山谢安石,为君谈笑静胡沙。”《出妓金陵子呈卢六》(李白):“安石东山三十春,傲然携妓出风尘。”】
忆东山二首(李白)
其一、不向东山久,蔷薇几度花。白云还自散,明月落谁家?
其二、我今携谢妓,长啸绝人群。欲报东山客,开关扫白云。
【注释】东山:谢安会稽东山。【《会稽志》(宋-施宿)卷9上虞县:“东山,在县西南四十五里,晋太傅谢安所居也。一名谢安山。岿然特立于众峰间。拱揖亏蔽,如鸾鹤飞舞。其巅有谢公调马路,白云、明月二堂遗址。千嶂林立,下视沧海,天水相接,盖绝景也。下山出微径,为国庆寺,乃太傅故宅。傍有蔷薇洞,俗传太傅携妓女游宴之所。”】
【诗意串述】其一写思念东山。很久没有东山高蹈隐逸的生活了,东山的蔷薇或已几次开花落花。东山的白云应该还在自聚自散,东山的明月也不知落入谁家?(李白任翰林到第三个年头,或因某种原因,皇上已疏远,自感无望,想回东山了。)其二写决定回东山。要像谢安一样带上舞妓,长啸一声辞别长安众人。想告诉隐居东山的高蹈隐逸,为俺打开山门,扫去自聚自散的浮云。(李白要去的东山,是谢安的东山,是携妓的东山,是可以“东山再起”的东山。)
【参考文献】俞志慧《“东山”何处》《浙江学刊》2022(01)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在线配资炒股,配资网址找加杠网,正规手机股票配资论坛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