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娃哈哈卖水赚的钱,都拿去买海外豪宅了?”
7月17日凤凰网《风暴眼》甩出一记重磅炸弹:宗馥莉被曝在美国洛杉矶抄底50%折扣豪宅,在香港山顶区给妈妈买下2亿港币顶级物业。
消息一出,网友集体炸锅:“原来我们喝AD钙奶的钱,都流进了宗家的私人金库?”“到底是民族企业,还是宗家的私人提款机?”
一、从饮料瓶到豪宅钥匙:宗家的财富版图有多野?
提起娃哈哈,大家第一反应是“AD钙奶”“营养快线”“纯净水”,但很少有人知道,这家靠卖水起家的企业,早已把触角伸向了房地产、海外投资这些“高大上”的领域。
2024年1月,美国洛杉矶比弗利山庄一套豪宅被“腰斩”出售——原价7000万美元,直接砍到3500万美元(约合人民币2.5亿),买家正是宗家。
更耐人寻味的是,这套房子成交后1个月,就因病去世。网友质疑:“病重的宗老哪有精力拍板海外购房?背后操盘的,只能是宗馥莉。”
如果说美国豪宅是“抄底投资”,那香港那套2亿豪宅就是“明牌炫富”。房子登记在宗馥莉母亲施幼珍名下,位于香港山顶区——这里住的不是就是霍启刚,堪称“顶级富豪俱乐部”。有网友算账:“2亿在香港能买300套普通公寓,宗家这手笔,比娱乐圈顶流还壕!”
二、娃哈哈的钱,凭什么成了宗家的“私人钱包”?
最让网友愤怒的,不是宗馥莉有钱,而是“娃哈哈的钱,和宗家的钱,到底有没有分家?”
娃哈哈是民营企业不假,但它的成功离不开两个关键:一是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,二是“民族品牌”的信任红利。多少家庭买娃哈哈,是因为觉得“这是国货,得支持”;多少创业者把宗庆后当偶像,是因为相信“白手起家”的传奇。
可现在呢?宗家一边用娃哈哈的品牌赚国人的钱,一边把资产往海外转移——美国豪宅、香港山顶物业,这些可都是“非中国籍资产”。网友吐槽:“宗馥莉这是怕国内收税?还是怕哪天企业出事,钱跑不掉?”
更讽刺的是,宗庆后生前多次强调“娃哈哈是国家的”,还曾拒绝法国达能集团的收购,被捧为“民族企业家标杆”。可如今女儿的操作,怎么看都像在“去民族化”——钱赚够了,就开始为自己和家族铺后路。
三、富豪的“低调”,从来都是精心设计的“高调”
有人说:“宗馥莉低调务实,这些豪宅曝光是媒体断章取义。”但真相是,富豪的“低调”,从来都是最高级的“炫富”。
看看宗馥莉的履历:30岁接手娃哈哈公关部,40岁成为副董事长,42岁继承千亿帝国。她穿平价衣服、开普通车,被夸“不炫富”,可转头就被曝出在美国抄底豪宅、在香港给妈妈买顶级物业——这哪是“低调”?这是“把钱花在刀刃上”!
富豪的财富逻辑很简单:国内赚名声,海外藏资产。在国内,他们需要“民族企业家”的人设,因为这能换来政策支持、消费者信任;在国外,他们需要豪宅、信托、离岸公司,因为这能保住财富、规避风险。宗馥莉的操作,不过是这套逻辑的“标准模板”。
最后想问:你还会继续买娃哈哈吗?是觉得“企业家的私事不影响产品质量”,还是觉得“把钱给这种企业,不如支持国货新品牌”?
在线配资炒股,配资网址找加杠网,正规手机股票配资论坛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